高雄中正飯店

就在瀚品酒店的旁邊, 四人房只要680啊! 原本以為會不太好, 沒想到 房間出奇的舒適, 類似的房型,在別的地方,可能會收到900-1500左右, 如果沒有一定要什麼名設計師設計過的房間, 非常建議住這裡。cp值很高

wolkes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打卡、打卡,
城市的男女習慣打卡,
當FB手機推出了打卡機制時,
習慣被制約的人們瘋狂的愛上他了,
上了班已經在打卡了,

下了班還是繼續打著卡。

wolkes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恬靜怡然,這是日月潭的美。
那是小時候吧!
還記得十一、二歲時,第一次到日月潭,
那個時候的日月潭很流行路上攔車拉客,
好像還曾上過新聞呢;
你沒聽過說嗎?
就是日月潭雖然熱鬧,
但圍繞著湖的周邊地區,
總還是會有些聚落,
較不得觀光客的親賴,
所以為了刺激觀光,
讓遊客們明白,
日月潭的美景不會只有一處的,
所以村中的少女,
自願性的到一些遊客較多的地方攔車。

希望可以透過這樣子積極主動的推銷方式來增加村子裡的觀光收入,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
這其實對少女們來說,是一件相當冒險的事情,
誰可以知道到下一部車上面的人,會不會是變態呢?

不過小時候的我當然不會想這麼多,
只記得在一個天空燦藍的美麗晴天,
當爸爸開著車,悠閒的載著我們一家老小,
沿著環湖公路兜風時,
忽然前方出現一位穿著原住民服飾的美麗少女攔著我們的車,
打開車窗後,
劈頭就問說她的村子只在附近,
可否順路載她回家,
看著她一個人,
在加上帶著旅遊的心情,
爸爸便好心的讓她上了車並帶她去了她所謂的村子,

那時的姐姐上了車後,
就開始介紹起的她的村子什麼東西有名、什麼店家好吃,
然後,一會兒就到了她的村子了,
啊! 原來啊! 這也是日月潭的另一處觀光景點啊!,
只是沒有原先那裡那麼熱絡罷了!
後來看新聞說經過了警察的取締,
就不復存在了。

光陰似箭,隔了十多年,
這次換我駕著車載著一家老小來了,
記憶中熟悉的路上攔客情景已不復見,
但,日月潭的美依舊像往日一般,恬靜怡然。


日月潭為日據時代,所開發的水力設施,並於日後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






粉紅色,獨樹一格的遊艇。




寄件者 2009.0912清境日月潭員林

日月潭商圈大多為限建區域,
固佔了一塊小小的還是長型的地,
也得想盡辦法往上拉高,
真是建築的魔術師,不簡單。





遊客中心一角。







日月潭商圈區域。




日月潭。





迷濛 自有美感。





日月潭的風的,日月潭的水,日月潭的一切,
都是那麼怡然自得,另人放鬆。

光映瞟漂,
水影濯濯;


湖畔男女熙攘而坐,
是說愛,是談情,
是日月潭邊互許終生。by Wolke.

wolkes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這麼一本台灣史的書,這麼敢寫吧!
這樣暢所欲言的書,正是二、三十年來民主種子發芽著壯的最好見證。
很慶幸,從今爾後的台灣人可以讀到如此公正客觀的台灣史了,
這卻是我從小到大所沒想過的。

小時候,國中小課本裡的台灣好像沒什麼過往似的,
幾行文字跳躍,台灣就忽然來到了21世紀,
光復以前好像沒發生過什麼事,
光復以後就更有不能說的許多;
歷史課本裡,台灣篇,用幾行字帶過,
是我們僅剩的所有。

可笑的是,我們這一代人卻可以輕鬆默出大海之隔的中國歷史,
從中國黃帝以來的所有朝代「夏商周秦漢…」,所發生的事件「五胡亂華、黃巢之亂」,甚至連五代十國等小國小朝「後秦、後漢、後周、閩國…」,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但明明生為台灣人,住在台灣,卻無法清楚說出「霧社事件」始末,劉永福義勇軍所謂何來,漢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移居的,而最早的台灣原住民又從那何而來?

更有甚者,筆者我根本連故鄉「彰化二林」的名字是怎麼發展而來的,都說不清楚啊!
從小還一直以為「二林」是因為中華民國要設鄉治時,就地取的。
直到閱讀本書所附「台灣番界圖」時,發現遠在清乾隆25年,250年前所繪的地圖台灣中部「二林港」竟條列在海岸線上,熟悉的名字,出現在認為不該出現的地方,真實的衝擊了我!

為什麼學校老師在我小時候都未曾教過這些我身邊的歷史呢?
現在想來,我從小住在這裡,我應該知道這些才對,但我是真的不知道,難以想像對吧!
就好像京都人不知道京都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曾作過日本首都,紐約人不知道紐約取自新約克一樣的好笑。

對身邊的事情保持未知而不自覺的情況甚是嚴重,一直到有一天阿公從鄉下打電話來說彰化王功那邊有人來尋親了。

我這才驚覺,原來我連自家的歷史都不清楚不了解啊!
恍然大悟之下,從此爾後,我開始對我所生活的台灣,他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籍由相關的書籍,找尋一些蛛絲馬跡,見證先民們曾經是那麼努力活在台灣的證據。

而是什麼樣的家族故事會引發從此對台灣歷史如此濃烈的興趣,自然是有些錯綜複雜、感情糾葛、在添加些靈異傳說的,而且我家的這個家庭變故,還在王功地區產生俚語,讓人傳頌;所以我相信,一定在不知名的角落章節裡,曾被人用文字保留下來,這也使得我更加努力的搜尋資料,總有一天能夠拚湊出這整個事件的完整始末。

而我目前所知的故事,得聽我娓娓道來了:
我本身姓林,我的爸爸也姓林,我的阿公也姓林,這不是廢話嗎?

而我們家到祖太那代就不確定是不是姓林了,也就是在五代之前是誰生了祖太,沒有人知道?

至少在我十幾歲以前,這在我家裡一直都是個謎啊!!
為什麼會這樣呢?
據片面了解,我的祖太,推算是清朝時,在他很小的時候,家庭發生了變故,逼得他小小年紀就不得不離開自已家鄉,一個人過著餐風露宿的生活,不斷的流浪,一直到了彰化大城魚寮庄,終於有幸,得到當地人的收留,不用在餐風露素,他也很努力的打拚,終於慢慢、慢慢的由他開始,將我們家族發展到今天,成為一個有著三、四十位成員的大家庭了。

但因為他是很小的時候,就這樣一個人流浪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所以在他長大了之後,也忘了怎麼回到他的故鄉,一直到他離世,他都不記得他原本的家在那裡,自然也和原來的親人斷了連繫,也因為這個原故,後來我們家族在魚寮漸漸地深根發芽之後,祖太的後代,也就是我的叔伯公們,在不清楚的情況下,只好將祖先牌位及墓碑上,需要刻上堂號的地方,先以「西河堂」撰之,因為自古林姓出西河,這樣的情形,一直到了後來,我十幾歲時,芳苑王功那邊有人來尋親了,我們這才了解,原來我們這一脈是承自錦馬一脈啊!!

這真的相當尷尬,整整拜錯了3代,而從他們的口中得知,我的祖太為何會流浪?

那是因為一個遭到奸人所害的家庭變故,還使得在王功這個地方,有了一句俚語產生「三代粒擠,一代開空」從網路上收尋來的資料是說,這句話是比喻三代人勤儉累積,一代人就將之揮霍殆盡。這句諺語的由來,是形容王功當地林姓如川派下的葛富祖,開設了船頭行,三代的勤儉致富,結果一個大行號的家產,傳到曾孫輩時,九個月花用淨盡,可見守成不易。
而我翻閱近年到手的族譜,記載著8代以前,我家這一脈來台第一世祖為成軒公,18歲來台身無分文,後來在王功努力不懈胼手胝足下,開設了船行,一直到他66歲離世時,連縣府都送來伄文,由此可知在時已是多少有點名望的商行了,但從他以下的第3代林神机、第4代林心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導致家族產業結束,成員分崩離析? 我的祖太得被迫離家?

除了這句俚語以外,使得我祖太在王功家破人亡的主因,聽說也和姓陳的人脫不了關係,網路上也收尋到在清代,王功位於風頭水尾,為了爭水爭田而起的紛爭時有所聞;在烏魚盛產期,也曾有因爭奪水域而和鄰村械鬥的記錄,但最激烈的一場械鬥,在王功的傳說裡,卻是在大陸原鄉就已結下宿怨。

結怨的雙方,西山頭林姓和東山頭陳姓,在來到台灣後,仍住在相隔不遠的地方。其中林姓集中在王功,自成一個庄頭,陳姓則分佈在離王功不遠的崙腳、草湖,一直到溪湖一帶。因此被稱為「大突陳」。 據王功地方的傳說,是因陳姓來台後,仍不斷欺凌王功的林姓,常藉王功在酬神之際,來庄宴飲,連酬神戲碼也須其指定。

某次如川派下兩名親戚從原鄉來台做客,因時間已屆,戲還不開演,一怒之下,又與遲來的陳姓大打出手,引發陳姓揚言報復,集結二十五庄陳姓來攻王功,就在姓陳大突來攻之前幾天,上帝公顯靈,發爐了好幾次,庄中頭人才請乩童起駕。為了怕民心動搖,再請乩童起架,但沒說陳姓要來攻庄,只說我玄天返回北極多時,本月十六日丑時巡遊回來,全庄庄民不分男女老幼都不能睡,壯丁全部要拿刀、劍、棍等武器和火把,到庄外去接駕。 庄民遵照玄天上帝指示,三天後丑時到庄外去接駕,才發現大突的人要來攻压了。那時上帝公調派神兵,將王宮全庄圍住,林厝份派下十八世先祖黑種圳,猛勇衝殺,把陳姓殺得片甲不留。

總而言之,從以上的資料來看,王功陳姓和林姓的鬥爭,自唐山過台灣而來,早已成為化不開的世仇。

而我祖太除了被害的家破人亡之外,不知是他的父親還是叔伯,也是我的祖先,在將要離世之時,發下毒誓說「所有我的子孫後代們,從今爾後,不得和姓陳的結為親家,不然就會…反正就是毒咒了,由些可見,此次變故也和陳姓脫不了關係。
但這裡有個盲點了,因為我十幾歲前,並不知道這件事情,換句話說,我的家族成員至少有80年,也不知道這件事情,而我的叔公在60年前,不知情的當下,娶了陳姓的女子,後來就真的不幸,但我也不便說明了,反正在知道這個毒誓後,對照之前所發生之事,也就告誡自已要小心了。

而不論是家族歷史,或是地方歷史,都得自已七拚八湊之下得來。
為什麼,我從小所受的歷史教育,從未告訴過我們,這些身邊的事情。
只知道我們來自海的對岸,我們是中國人,總有一天我們會回到大陸,解救被共匪竊據的中國土地,以及水深火熱的大陸同胞,所以請記得將中國史地背的滾瓜爛熟就可以了。
當然1949年之後的中國歷史,就是被共賊竊據的大陸,所有人都衣不蔽體,啃樹皮充飢,民不聊生。
國民黨所編的歷史教材踏伐的這麼壞共產黨,卻是現在的國民黨交好的對象,真不知道當初那些編撰者心裡又做何感想。

但因為他們所編的歷史,所以我只知道台灣在蔣家父子的領導之下,突飛猛進,建設非凡、所以國民黨有多好,十大建設有多好,蔣經國有多好,這一切一直到民進黨出線,翻轉了政權,並找出了許多證據,迫使我們知道,原來父執輩們在口喊著蔣家萬歲的那段過往裡,藏了那麼多秘密,關於二二八、關於白色恐佈、關於美麗島,他們或許知道一二,但他們更知道這些都不能說,也說不得,否則誰知道下一個整肅的對象會不會就是你。

其中一段,本書作者寫到白色恐怖之時,提及本身的經歷,那不是外省本省的省籍認同問題,而是政府內部鬥爭之下,匪諜案成政治鬥爭工具,加上蔣介石寧錯殺一百也不願放過一個的的獨裁政策,究竟有多少人被羅織入獄被殺及多少家庭被拆散。

知古鑑今,從異姓械鬥到白色恐怖、我的家族故事,告訴我們,歷史是不能重來的。

讀歷史的好處,就是期望大家可以從前人的錯誤中深思,不再重蹈覆轍,一同開拓美好的未來。


wolkes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義大世界,退燒速度超快,是台灣人的特色,
還是因為特色不夠持久,
而且我這樣寫會不會被罵,
這我不知道,

但星期日的午後,
園區三三兩兩,
工作人員都比遊客還多了!

What happen!
是全跑去九族看航海王了嗎!

在台灣的購物中心,
每個剛開始都想做台灣最大,
但最後都會轉型成 社區型,
沒轉成的就掛! 想那風城啊!

義大非常郊區,離市中心都快小時車程,社區型這條路,未做先死。
但,董事長不是省油的燈啊!

義大世界像是展示屋,
先吸引全台灣的人來玩來看這裡有多美,
有興趣住夢幻城堡的就可下訂周圍接下來的大型社區開發案了! 只是....

義大城別墅是千萬起跳的,
沒一點有財力是住不起的。


好吧! 或許所有的設施真的,裡面的住戶就養的動了吧!





wolkes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軋軋機輪1轉,高樓水裏坑2。流泉千丈落,電力萬方明3。水力程功大,民生利用精。倭人4遺惠在,作始費經營。



題解:
本詩為五言律詩,收入《韜園詩集》。作者詩題加註:「水裏坑為集集線火車經過地,鉅工發電所在焉,與大觀、萬大兩所均屬日月潭系水力發電所,規模壯闊,臺灣所需電力,大部分取給於此,其水力則儲自潭中建瓴而下也。」水裏坑發電所又名「日月潭第二發電所」,今名「鉅工發電廠」,昭和10年(1935)12月1日興工,昭和12年(1937)8月31日竣工。主要是利用引水隧道將大觀發電廠的尾水引導,另與銃櫃溪水匯合,流入銃櫃調整池蓄水發電,是全台最早的水力發電廠。水裏坑地區由於天然水資源十分豐富,加上河川地形多變,因此電廠十分密集。鉅工發電廠聯合日月潭第一發電所、以及霧社、明湖、明潭發電所產生的效能,構成戰後臺灣最重要的水力發電中心。
作者:
賈景德
作者簡介:
1879-1960,字煜加,號韜園,山西省沁水縣人。光緒30年(1904)進士。曾任山東招遠、郯城等知縣。辛亥革命后不久,受閻錫山賞識,入幕輔佐,歷任晉北軍政執法處處長、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秘書長、平津衛戍總司令部秘書長等,歷經對日抗戰與國共內戰,乃至撤走臺灣,晚年照料,賈景德始終盡力負責,忠誠相隨,數十年如一日,人稱為「閻錫山永遠的秘書長」。戰後來臺仍然十分活躍,遍覽臺灣各地,累官至考試院院長、總統府資政。公餘積極參與書壇及詩壇活動。書法工顏體,典雅矞皇,有令譽;曾偕文友籌組「臺灣詩壇」、「臺灣詩會」。著有《韜園詩集》、《韜園文集》,撰有《沁縣賈氏塋廟石刻文稿》等。享年八十歲。


今日日月潭已成國際知名觀光景點,有誰還記得此為日本時代之發電設施? 民國初,因為國民政府剛退守來台,在當時的環境下,作者卻視湖光山色如無物,讚詠的卻是發電設施啊!

wolkes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吁嗟霧社族1,出柙同虎兕2。忘卻文化3沾,依然思鑿齒4。野性逞猙獰,一朝突蜂起。殘忍執凶刀,殺人如屠豕。劇憐5眾學童6,身首分遠邇7。同地住官民,無端遭慘死。頸血濺蠻花,染成千紅紫。骸骨遍山邱,犵8草多黏髓。溪壑血淋漓,渾如桃花水9。聞道有生存,溷身藏廁裡10。忍淚復吞聲,三日絕飯簋11。有恐痴兒啼,禁聲竟絕矣12。蠢爾太凶殘,不伐何能已。蠻山急風雲,烽煙迷埔里。令人讀新聞,不禁淚濕紙。吁嗟野蠻人,寧無國法視。自恃虎負嵎13,罔知如穴蟻14。畢竟損其身,蟲飛入火比。幸得視同胞,未忍滅族擬。何當策攻心,化頑15同赤子16



題解:
此詩為五言古詩,收入《近樗吟草》首卷,寫於昭和5年(1930)10月7日霧社事變爆發之後。此事變肇因於賽德克族由於不滿日本台灣總督府及在地官員壓迫欺陵,趁日籍官民雲集,在台中州能高郡霧社(今南投縣仁愛鄉)公學校舉行運動會之際起事,攻擊警察分室、學校、郵政局及日人宿舍,切斷對外連絡電話線,劫奪槍枝彈藥,甚而殺戮逾百人,規模僅次於西來庵事件,是日人治台最後而且最激烈的一次反抗行動。台灣總督府緊急調派全島各處軍警協力鎮壓,出動飛機、施放瓦斯彈,造成賽德克族領袖莫那魯道自殺,參與部落瀕臨滅族,集體遷村。日本帝國會議更強烈質疑台灣總督府處理舉措,以致石塚英藏總督及人見次郎總務長官遭到撤職處分。事變後台、日作品每見筆誅聲討,惟本詩恰反其道,竟為日人多方維護辯解,當有所圖。
作者:
楊爾材
百年前的霧社事件,今年終於已史詩大片的面容重現,重新描繪的歷史更加深動,雖然本詩歷史偏頗日軍,但考考量在當時時代背景之下,又有幾個不要命的莫那魯道的勇土啊!

wolkes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