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我駕著車,沿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前進。
那是個陽光灑落台61線的極好天氣!
呼喚著海天一色的美景一路伴隨著我,
是久居灰色叢林,心中召喚了這一片碧藍色到來的吧?
只是想吃吃東石鮮蚵沙西米,
尤記得上一次的享用,因為是新鮮的鮮蚵,
所以那表皮一層一層,
光影交錯、青色白色的皺摺,正是不需修飾的天然雕刻,
而底下連接著,
光滑圓滿沁白色、像是少女的乳房,搖曳生姿,
筷子夾起,
張口迎來,一陣軟綿綿的冰涼,往心頭裡襲來,
是多麼難以抗拒啊! 這正是人間美味。
當我的內心這麼期待著,流著口水之時,
轟隆轟隆,遠方傳來巨響,
鞭砲聲此起彼落;
這一路上的風景詩情、海濱農村,
被什麼給劃破了寧靜,
讓我將垂涎的口水又給收了回去!
在如此浪漫的景致中,
前方高架的底下,
出現了不該出現的景況,
擁擠,
擁擠的人群,
或許在每天紛紛擾擾的台北街頭上班的你,
是在也自然不過的熟悉景像了;
但在口湖這個地方,
我想,那是全鄉的人都集結在這裡了吧!
駕著車,徐徐的駛在高架上,
我,俯視著,
他們是要集結北上抗議嗎?
我的心中納悶著?答案是或許吧!
最近六輕的火一直燒著啊!
轟隆隆! 轟隆隆!
轟隆隆! 轟隆隆!
半夜,電光閃爍的大雷雨!
約莫160年前,
清道光二十五年(西元1845年)農曆六月初七深夜裡,
本該是極盡無聲的夜,
卻不時聽到「轟隆隆! 轟隆隆!」那有如排山倒海之勢而來的大雷雨正襲擊著「口湖」,這個台灣中部靠海的小鄉鎮。
十來分鐘之後,不只雨聲和雷聲了,同時有著呼喊與尖叫聲!
「阿嬸啊! 姨婆啊! 起床啊! 水淹來了啊! 緊啊! 緊啊!」
時年三十的阿丁仔攀在家門前的老榕樹上大喊著;
但,當水淹的已比房舍還高時,
再怎麼呼喊也已經是來不及了啊!
俯視著雨水一波一波襲來,
連街上最高的阿名家也不知到在那裡時,
街道,不,早成為一片汪洋的口湖啊!
心頭七上八下的阿丁仔知道,
這次不會像是上次做風颱,
只是流掉幾隻牲畜那麼簡單了!
望著底下流動的大水,
一夜像是一年那麼長,
除了乾著急外之外,
也做不了什麼事。
終於,狂風爆雨消去,
陽光探出了頭,
退去了的大水,顯露出土地一片狼籍,
熟悉的地方,卻不再有熟悉的景色,
老婆、兒女、爸爸媽媽們呢?
答案已是不言而喻,
看這斷涯殘壁的街道,
阿丁仔呆坐著,連傷心都不會了!
許久,遠方傳來哭聲,
往聲音的方向尋去,
有個掛在樹頭上的小孩,那是住隔壁的四歲小姪子,
想來他的父母,我的弟妹用盡最後的力氣,
才將他置於樹頂上的吧,我想他們已隨大水逝去了,
抱下了四歲的姪子,看著他,
「今後, 我們該何去何從?」阿丁望著老天,希望天公伯給一個答案。
天公伯給的陽光,
躲在車裡吹冷氣時,看起來是閃耀的,
但離開了車卻狠是毒辣!
但,好奇心害死貓啊!
我還是在高架的路肩旁上駐足了起來;
底下好不熱鬧啊!
至少有三場野台戲在同一塊場地上同時上演著,
歌仔戲、布袋戲…正拚著場呢!
為了一探究竟我自然是GPS定位一下加上Google了,
原來台61線此處正為金湖萬善爺廟,
而此時此刻上演著重頭戲,
「萬善同歸牽水狀」文化季,
今天正是最後一天,
全口湖以及附近14個庄都動員了起來!
難怪如此熱鬧;
口湖牽水狀文化季在99年時由文建會授證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及重要民俗活動,而「萬善同歸」的緣由,則是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的水災奪走了上千條人命,傳說則為七千多人,而道光皇帝為撫卹災民,便撥庫銀振濟,並將水災罹難者勅封為「萬善同歸」,豈料在這七千條人命之後,隨著水災接腫而至的瘟役,再死去了三千人,這正好符合了道光皇帝所封的「萬善」數目。
災後,為不使罹難者屍骸暴露,集體就近埋葬於四湖鄉廣溝厝新莊仔、口湖下崙村下寮之北、口湖鄉青蚶莊西南之大溝墘、下湖港邊之大坵墳等四處,統稱「萬人堆」。
水災發生後第六年,也就是咸豐元年(1851)移居下湖的舊新港人,為表慎終追遠,便於祭祀,籌募款項於下湖港邊共同建廟,作為祭祀祠堂,並於翌年完成重修墳墓。
過了快一百年,民國四十六年,金湖旅外人士,感於下湖港邊之舊廟年久失修,祭祀不便,遂在新港(金湖)建遷新祠。
民國七十年拆除舊廟重建,翌年正位移位、地基增高。
民國八十六年因部份廟地及建物被劃為西濱快速公路用地,只好再進行遷移整建、廟基奠高,新建拜亭等。
民國九十五年,為配合拜亭之高度,遂將廟身昇高一層,成為三層結構。為抗鹽分,將屋瓦及中、後殿,由南式造型改為北式。
今廟貌之巍峨,已蔚為奇觀。據稱拜亭為全臺灣最大者。以上資料來自口湖觀光導覽手冊。
看著熱鬧非凡的牽水狀文化季,背後卻是紀念如此慘淡的故事,走著走著走進了廟堂裡,這廟宇與一般廟宇無異,但其中一尊雕像,卻吸引了我,是尊九頭十八臂的神像,我不曾在其他廟宇見過類似的,十分特別,當我仔細著看著它,而雙眼與它對目時,他的雙眼炯炯,看似有千言萬語從他眼神中而出!
阿丁仔帶著小姪子,走在殘破的街道上,尋找有無其他生還者的可能,但只看到四散的村民,沒有呼吸一動也不動的躺著,約莫一刻鐘,走到了阿明家,阿明可是村子裡出了名的大力士,虎背熊腰、孔武有力,再大的水他也一定能夠抵擋的住,要是這村子裡還有誰能存活,一定有他的份,阿丁仔心想,找他一起商量往後的事準沒有錯的。
但推開了斷門,往屋裡一瞧,一另人觸目動容的畫面出現眼前,只見阿明雙手抓著八名孩童於身上站立著,看起來像是要帶著他們前往高處避難逃跑,可惜水淹的太急太猛,竟然一起溺斃。
看著阿明的遺體依舊直挺挺的站立著,就算到死了,他也是不肯放棄的啊。
「我一定要將你的故事告訴所有人,讓鄉親們以及以後的子孫們能夠敬仰你的英雄氣概。」阿丁仔心裡下著決心。
「阿明! 這是阿明啊!」不自覺的我口中低聲唸著,「過了百多年我們的鄉親,還是記得你啊!」
在這摩頂放腫、鞭炮聲四起的牽水狀文化季裡,自然沒有人發現喃喃自語的我,除了我自已以外!
看著廟堂大廰,香煙渺渺四散,腦海中好像浮現了什麼,那像是百多年前的回憶,可惜我不想再思索與探究,我知道,那些早已是過往雲煙,只要還有許多人為保留文化傳承而努力即可。
「再見! 阿明仔! 」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知道你的名字,但謝謝你一直為守護口湖加油!
再度步入擁擠的人群中,
一步步緩慢往車子方向前進。
忽然,直覺一道眼神襲來,
望眼望去,一位皮膚黝黑牽著男孩的青年,
與我四目相交、眼神相會,一時之間,看的出神了我,
但當我回過頭來,再定睛一望,
卻又消失於人海之中!
那是阿丁吧? 忽然的身影,那! 我又是誰?
走上車,坐在駕駛座上,發動車子離開口湖的我,
心中不斷盤旋著幾個問號,但答案將是無解了,
或許明年,你一定要來參與口湖牽水狀文化季,
會找到屬於你的口湖文化體驗呢!
附錄
『口湖牽水狀文化祭徵詩文活動』古典詩組暨散文組得獎名單
那是個陽光灑落台61線的極好天氣!
呼喚著海天一色的美景一路伴隨著我,
是久居灰色叢林,心中召喚了這一片碧藍色到來的吧?
只是想吃吃東石鮮蚵沙西米,
尤記得上一次的享用,因為是新鮮的鮮蚵,
所以那表皮一層一層,
光影交錯、青色白色的皺摺,正是不需修飾的天然雕刻,
而底下連接著,
光滑圓滿沁白色、像是少女的乳房,搖曳生姿,
筷子夾起,
張口迎來,一陣軟綿綿的冰涼,往心頭裡襲來,
是多麼難以抗拒啊! 這正是人間美味。
當我的內心這麼期待著,流著口水之時,
轟隆轟隆,遠方傳來巨響,
鞭砲聲此起彼落;
這一路上的風景詩情、海濱農村,
被什麼給劃破了寧靜,
讓我將垂涎的口水又給收了回去!
在如此浪漫的景致中,
前方高架的底下,
出現了不該出現的景況,
擁擠,
擁擠的人群,
或許在每天紛紛擾擾的台北街頭上班的你,
是在也自然不過的熟悉景像了;
但在口湖這個地方,
我想,那是全鄉的人都集結在這裡了吧!
駕著車,徐徐的駛在高架上,
我,俯視著,
他們是要集結北上抗議嗎?
我的心中納悶著?答案是或許吧!
最近六輕的火一直燒著啊!
轟隆隆! 轟隆隆!
轟隆隆! 轟隆隆!
半夜,電光閃爍的大雷雨!
約莫160年前,
清道光二十五年(西元1845年)農曆六月初七深夜裡,
本該是極盡無聲的夜,
卻不時聽到「轟隆隆! 轟隆隆!」那有如排山倒海之勢而來的大雷雨正襲擊著「口湖」,這個台灣中部靠海的小鄉鎮。
十來分鐘之後,不只雨聲和雷聲了,同時有著呼喊與尖叫聲!
「阿嬸啊! 姨婆啊! 起床啊! 水淹來了啊! 緊啊! 緊啊!」
時年三十的阿丁仔攀在家門前的老榕樹上大喊著;
但,當水淹的已比房舍還高時,
再怎麼呼喊也已經是來不及了啊!
俯視著雨水一波一波襲來,
連街上最高的阿名家也不知到在那裡時,
街道,不,早成為一片汪洋的口湖啊!
心頭七上八下的阿丁仔知道,
這次不會像是上次做風颱,
只是流掉幾隻牲畜那麼簡單了!
望著底下流動的大水,
一夜像是一年那麼長,
除了乾著急外之外,
也做不了什麼事。
終於,狂風爆雨消去,
陽光探出了頭,
退去了的大水,顯露出土地一片狼籍,
熟悉的地方,卻不再有熟悉的景色,
老婆、兒女、爸爸媽媽們呢?
答案已是不言而喻,
看這斷涯殘壁的街道,
阿丁仔呆坐著,連傷心都不會了!
許久,遠方傳來哭聲,
往聲音的方向尋去,
有個掛在樹頭上的小孩,那是住隔壁的四歲小姪子,
想來他的父母,我的弟妹用盡最後的力氣,
才將他置於樹頂上的吧,我想他們已隨大水逝去了,
抱下了四歲的姪子,看著他,
「今後, 我們該何去何從?」阿丁望著老天,希望天公伯給一個答案。
天公伯給的陽光,
躲在車裡吹冷氣時,看起來是閃耀的,
但離開了車卻狠是毒辣!
但,好奇心害死貓啊!
我還是在高架的路肩旁上駐足了起來;
底下好不熱鬧啊!
至少有三場野台戲在同一塊場地上同時上演著,
歌仔戲、布袋戲…正拚著場呢!
為了一探究竟我自然是GPS定位一下加上Google了,
原來台61線此處正為金湖萬善爺廟,
而此時此刻上演著重頭戲,
「萬善同歸牽水狀」文化季,
今天正是最後一天,
全口湖以及附近14個庄都動員了起來!
難怪如此熱鬧;
口湖牽水狀文化季在99年時由文建會授證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及重要民俗活動,而「萬善同歸」的緣由,則是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的水災奪走了上千條人命,傳說則為七千多人,而道光皇帝為撫卹災民,便撥庫銀振濟,並將水災罹難者勅封為「萬善同歸」,豈料在這七千條人命之後,隨著水災接腫而至的瘟役,再死去了三千人,這正好符合了道光皇帝所封的「萬善」數目。
災後,為不使罹難者屍骸暴露,集體就近埋葬於四湖鄉廣溝厝新莊仔、口湖下崙村下寮之北、口湖鄉青蚶莊西南之大溝墘、下湖港邊之大坵墳等四處,統稱「萬人堆」。
水災發生後第六年,也就是咸豐元年(1851)移居下湖的舊新港人,為表慎終追遠,便於祭祀,籌募款項於下湖港邊共同建廟,作為祭祀祠堂,並於翌年完成重修墳墓。
過了快一百年,民國四十六年,金湖旅外人士,感於下湖港邊之舊廟年久失修,祭祀不便,遂在新港(金湖)建遷新祠。
民國七十年拆除舊廟重建,翌年正位移位、地基增高。
民國八十六年因部份廟地及建物被劃為西濱快速公路用地,只好再進行遷移整建、廟基奠高,新建拜亭等。
民國九十五年,為配合拜亭之高度,遂將廟身昇高一層,成為三層結構。為抗鹽分,將屋瓦及中、後殿,由南式造型改為北式。
今廟貌之巍峨,已蔚為奇觀。據稱拜亭為全臺灣最大者。以上資料來自口湖觀光導覽手冊。
看著熱鬧非凡的牽水狀文化季,背後卻是紀念如此慘淡的故事,走著走著走進了廟堂裡,這廟宇與一般廟宇無異,但其中一尊雕像,卻吸引了我,是尊九頭十八臂的神像,我不曾在其他廟宇見過類似的,十分特別,當我仔細著看著它,而雙眼與它對目時,他的雙眼炯炯,看似有千言萬語從他眼神中而出!
阿丁仔帶著小姪子,走在殘破的街道上,尋找有無其他生還者的可能,但只看到四散的村民,沒有呼吸一動也不動的躺著,約莫一刻鐘,走到了阿明家,阿明可是村子裡出了名的大力士,虎背熊腰、孔武有力,再大的水他也一定能夠抵擋的住,要是這村子裡還有誰能存活,一定有他的份,阿丁仔心想,找他一起商量往後的事準沒有錯的。
但推開了斷門,往屋裡一瞧,一另人觸目動容的畫面出現眼前,只見阿明雙手抓著八名孩童於身上站立著,看起來像是要帶著他們前往高處避難逃跑,可惜水淹的太急太猛,竟然一起溺斃。
看著阿明的遺體依舊直挺挺的站立著,就算到死了,他也是不肯放棄的啊。
「我一定要將你的故事告訴所有人,讓鄉親們以及以後的子孫們能夠敬仰你的英雄氣概。」阿丁仔心裡下著決心。
「阿明! 這是阿明啊!」不自覺的我口中低聲唸著,「過了百多年我們的鄉親,還是記得你啊!」
在這摩頂放腫、鞭炮聲四起的牽水狀文化季裡,自然沒有人發現喃喃自語的我,除了我自已以外!
看著廟堂大廰,香煙渺渺四散,腦海中好像浮現了什麼,那像是百多年前的回憶,可惜我不想再思索與探究,我知道,那些早已是過往雲煙,只要還有許多人為保留文化傳承而努力即可。
「再見! 阿明仔! 」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知道你的名字,但謝謝你一直為守護口湖加油!
再度步入擁擠的人群中,
一步步緩慢往車子方向前進。
忽然,直覺一道眼神襲來,
望眼望去,一位皮膚黝黑牽著男孩的青年,
與我四目相交、眼神相會,一時之間,看的出神了我,
但當我回過頭來,再定睛一望,
卻又消失於人海之中!
那是阿丁吧? 忽然的身影,那! 我又是誰?
走上車,坐在駕駛座上,發動車子離開口湖的我,
心中不斷盤旋著幾個問號,但答案將是無解了,
或許明年,你一定要來參與口湖牽水狀文化季,
會找到屬於你的口湖文化體驗呢!
附錄
『口湖牽水狀文化祭徵詩文活動』古典詩組暨散文組得獎名單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